美國聯準會(Fed)宣布,由於通貨膨脹情況持續,明年開始將進一步減縮購債規模,並暗示將升息3次,決策較外界預期更傾向鷹派,同時也揭示了疫情爆發以來的貨幣寬鬆政策(QE)即將結束。
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圖片來源:Fed網站
COVID-19疫情爆發後,為穩定金融經濟,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採取貨幣寬鬆政策(QE),大幅降息並收購債券,而隨著疫苗覆蓋率提高、疫情趨緩,通貨膨脹問題也開始浮上檯面,外界注意到聯準會本次聲明中「暫時的」用詞被刪除,顯示聯準會認為通膨情況將較原先預期持續更久,而市場也認為聯準會將出手調升利率。
今日Fed宣布,繼11、12月連兩月各減少150億購債規模後,自明年起將進一步減縮購債規模至每月300億美元,預計明年3月結束購債計畫;升息方面,聯準會多數官員預測明年將三度調升利率,各調升1碼,此外2023和2024也將各有兩波升息,相較市場預期表現得更傾鷹派,但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也強調,利率預測並非計畫,而是視經濟發展情況決定。
聯準會宣布升息後,美股三大指數收盤紛紛上揚,道瓊工業上漲383.25點,收在35927.43點;標普500上漲73.66點,收在4707.75點;那斯達克上漲327.94點,收在15565.58點。
通膨問題並非美國獨有,近日各大飲食業者紛紛調漲價格,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資料,今年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已六度超越2%警戒線,行政院主計長朱澤民昨日(12/15)於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表示,物價仍有上漲壓力,預計明年3月以前物價指數都會維持在2%,但不會像美國(通膨率6%)情況那麼嚴重。
中央銀行將於今日舉行理監事會議,由於總裁楊金龍先前曾表示,臺灣是否升息取決於當前及未來通膨情勢、主要國家升息動向以及紓困振興情況等3項條件,現Fed已宣布升息,市場也關注央行針對通膨及升息措施的未來動向。
(延伸閱讀:央行升息取決3條件,未來可能再出手調控房市)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