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臺的立陶宛政府近日陷入內閣危機,由於立陶宛國鐵堅持繼續為遭到美國制裁的白俄鉀肥運輸貨品,交通部長庫歐迪斯(Marius Skuodis)和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雙雙遞出辭呈,總理席莫尼特(Ingrida Šimonytė)今日表示,不接受兩人的辭職。
立陶宛總理席莫尼特表示不接受兩位部長的辭呈/圖片來源:Ingrida Šimonytė推特
立陶宛因支持以臺灣名義設立代表處等一系列友臺行動受到國人關注,近期卻傳出內閣解組危機,交通部長和外交部長雙雙向總理遞出辭呈,原因在於無法阻止國營的立陶宛鐵路公司(Lithuanian Railways)繼續為白俄鉀肥公司(Belaruskali)提供運輸服務。白俄羅斯鉀肥公司是世界最大鉀肥供應商之一,市佔率高達20%,同時也是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的搖錢樹。基於盧卡申科愈趨明顯的獨裁傾向,美國政府於今年8月宣布針對白俄一系列政治人物和企業實行制裁。白俄為內陸國,貨物仰賴鄰近立陶宛國營鐵路公司運輸至海港出口,立陶宛媒體近日報導披露國鐵在美國宣布制裁後仍持續運送白俄鉀肥,輿論群起抨擊政府,交通部長庫歐迪斯於是要求立陶宛國鐵停止和白俄鉀肥公司合作,國鐵卻以白俄鉀肥已經預付款項,現在中止合約將使公司蒙受重大損失為由拒絕配合,雙方僵持不下,庫歐迪斯和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無奈之下提出辭呈,承擔政治責任。
兩位部長的辭呈引發內閣解組危機,總理席莫尼特12/13表示「不排除整個政府辭職的可能性」並說「如果現在政府的行為引起這麼多問題,且不能解決問題,就應該移交權力,讓新政府從頭開始進行這項工作。」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也表示「政治人物應該承擔責任」。
然而最新發展出現轉機,立陶宛鐵路公司董事會宣布,為了讓情勢降溫以及降低對公司名譽影響,執行長巴圖斯卡(Mantas Bartuska)已同意去職;總理隨後宣布不接受兩位部長的辭呈,理由在於請辭無助解決問題,且政府對於如何以風險最低方式解決問題尚未取得共識。
倒閣危機雖暫時解除,但立國政府仍需和新上任的鐵路公司經營團隊商討如何解決配合制裁將帶來的巨額損失。
近期留言